外卖不再只限于盒饭餐饮 全品类会有更大市场

时间:2020-03-27 10:01:31       来源:马名宇

当头部稳定的线上外卖市场走入下半场,你吃的外卖快餐是否已经“变味”了?同时商业者又会发出疑问:还会诞生新的外卖形式吗?

自2017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外卖市场渐成“631”格局。根据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测数据,2019年第二季度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为65.1%,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仍在继续提升。

但互联网行业信奉“721原则”,只有当美团外卖再拿下10个点的市场份额,整个外卖市场的格局变成“721”时,才能进入真正的安全区。近两年,这个行业少有硝烟再起,但场内玩家的资本投入不再单纯以市场占领为目标,开始转变为品质服务的竞争。

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是:外卖行业与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之间还隔着多远的距离?

经历过高速增长期的外卖行业,依然存在商家鱼龙混杂、品牌有待升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用户接受完长期的市场教育,已经形成了消费习惯,开始对外卖服务体验有了更高需求。

根据《2018-2019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研究报告》数据,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已经达到3.58亿人,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400亿元大关,到2018年第四季度,各大平台上的客单价40元以上外卖订单占比达32.9%。

不难看出,外卖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仍是蓝海。美团与饿了么早已在这块市场进行耕耘,近几年更是动作连连,从物流速度、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优化,并尝试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无人车等技术融入外卖行业。

外卖的流量红利时代过去已久,未来这个领域的战争将围绕在商业的本质——用户服务的提升上,“品质”正在成为美团、饿了么等产品的最新坐标系。

外卖品质化

2015年下半年,抢占完高校市场的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开始在白领市场加大筹码。

从“饱腹”,到“吃好”

品质之战正在蓄势。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多人用餐仍然为用户点餐主流,分别有45.0%和22.5%的受访用户外卖点餐是和2-5个同事朋友和2-5个家人一起订。

在外卖逐渐成为社交新载体的过程中,品质外卖成为更高频的选择。

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平台客单价随着消费升级而攀升,100元以上的订单量都呈现出了明显增幅,外卖用户消费购买力持续增长。

在充斥着千篇一律的快餐、盒饭、平价连锁餐饮的外卖市场,品质商家将局面僵持的竞争撕开了一道口子。

在线下声名鹊起,但线上的外卖运营则是另一套玩法。

全聚德的外卖业务也开启于2016年,并被寄托了“为全聚德门店带来10%的增量”的希望。但由于价格、产品组合等原因,在一年半亏损1600万之后,负责外卖业务的鸭哥科技因未达预期而停业。

这意味着,高端餐饮的外卖生意并不好做。

但是一手品质,一手数字化升级似乎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在海底捞8月下旬披露的上半年业绩公告里,除了扩张速度和销售业绩增长之外,外卖收入的增长也同样亮眼:得益于外卖订单数量的增加,海底捞的外卖收入从去年上半年的1.33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1.879亿元,增长了40.9%。

最后,对外卖平台而言,未来的生活服务增长更注重服务本身。

作为用户,其实对外卖市场的补贴等手段是没有多少好感的,因为补贴从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不管是美团还是饿了么,只有回归到服务本身,健全平台生态,提高平台服务体验,才能真正赢得客户。

外卖发展至今,虽说进入市场饱和状态,但行业的竞争远不会因此而结束,未来只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越发的白热化,而外卖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产物,依托技术和资源,也在不断的变革。在行业现状之下,外卖品牌要想活得更久,就得持续不断给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谁对消费者的生活服务领域渗入更深,谁给大众提供的消费体验更佳,谁就将切到更大块的蛋糕。

外卖将占领“其他赛道” 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以往,外卖快餐的存在大多是解决白领中午的工作餐需求。但随着扣点提高、推广费增加,成本会越来越高,利润也就越来越低。外卖品牌亟待寻找新的盈利点。

未来,外卖将延长营业时间,不断去和堂食赛跑,比如夜宵、下午茶、家宴等。如有的外卖品牌,上线24小时外卖店,除了常规的餐食、小吃,还增加了下午茶和夜宵。

外卖不再只限于餐饮 全品类会有更大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万物皆可外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创业者在进行外卖O2O创业时不要将眼界只限于餐饮。换个角度来看,避开巨头们的优势餐饮部分去寻求其他外卖形式的突破,应该有更大希望成功。外卖行业仍然是一潭深水。

关键词: 盒饭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