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职场人培训时长不足5天 凸显“技能短板”

时间:2019-12-30 09:32:26       来源:今报网

与加班、过劳、工作和生活难平衡等“高级烦恼”相比,求职挑战和失业焦虑正在成为困扰职场人的第一发展障碍。

12月27日,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就业人口技能提升白皮书》显示,工作机会和收入分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岗位倾斜,职场全年培训时长仅8.25天,一半职场人培训时长不足5天,八成以上应届生依然首选就业,但技能接轨错位严重。

近半求职者表示被好工作拒之门外,凸显“技能短板”

不论招聘还是就业,最直观的感受反映在求职个体上,近一半的求职者认为想要找到一份与现在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机会有难度,原因在于“技能短板”。

数据显示,45.5%的受访者因为上一份工作体验不好,主动辞职。除此之外,公司变动引发的被动离职占比20.8%;还有15.6%的受访者存在多次求职失败,自认就业困难;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的群体占到14.1%。不管是理想中的好工作求而不得还是被求职市场拒之门外,本质上都是技能短板带来的鸿沟。

在求职困难的原因分析上,大部分待业群体将求职难归结为自身的迷茫和缺乏竞争力的履历。其中不乏认为自己技能落后、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等困境。调查数据显示,49.8%的待业群体表示需要目标岗位的技能培训,这可以直接帮助他们具备理想工作的准入条件,更大程度地获得面试机会;47.1%的待业群体表示需要职业发展目标指导和规划,可以帮助求职迷茫的群体清晰地进行自我定位,锁定适合自己的岗位目标;还有42.9%的待业群体甚至需要办公技能的培训,比如office软件一类职场通用的基本技能。这侧面反映出当前求职者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还不够强,且这类通识性标准技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场中的实际操作机会来提升,这也证明企业给员工制造的学习环境比较欠缺。

职场人立志“自我救赎”,渴望雇主提供成长发展机会

虽然成熟的社会和企业技能提升机制尚未搭建完善,但职场人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积极自救。学习充电正在成为职场人焦虑的缓解剂,据调研数据显示,93.7%的职场人把终身学习纳入人生目标,大多数人会选择参加培训、自学和向牛人请教等学习方式。

调研数据显示,在个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中,64.1%的职场人希望有明确的职业规划,55.1%期待有专业的人员培训。雇主也应该把握员工上进的利好,充分利用海绵吸水效应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成长发展机会和资源,在员工技能上进行投入不失为一项明智的投资。

现实情况是,职场人普遍依靠自己自救,调研中发现,职场人整体获得的培训平均时长仅8.25天,只有输出没有技能上的收获,其中46%培训时长不足5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就业仍然是当前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尤其对应届毕业生而言,86.2%会选择毕业后就业,仅5.2%会选择继续深造,但技能接轨错位,是困扰他们进入残酷社会的重要因素。

企业人才培养将成为劳动力技能普遍提升的孵化器

活到老,学到老,为适应社会发展,国家也在力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将职业技能提升放到了稳就业的核心议题中,提出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政策的顺利落地,不仅依靠政府层面的行政力度,也更多地依赖企业自身的重视和每一个劳动市场个体的积极参与,共同实现技能红利的开发。

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应当树立培养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才能与员工共赢,“从根本上讲,企业在满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的诉求之后,不仅能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还能充分激发个体的工作动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创造收益并不需要太长的周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仅能为公司创造收益,还能产生社会价值,调研显示,企业HR对有培训经历的求职者更加青睐。73.1%的受访HR表示很愿意雇用参加过公司培训的求职者。

业内人士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普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机制,也是提升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的孵化器,企业不仅能从中获益,还能让市场中的劳动力随着个体素质的提升换取职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关键词: 技能短板